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,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吉祥文化的影响,从而以其鲜明的娱乐性、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。在民间,玩具俗称“耍杂”,专做玩耍娱乐之用,是以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渗透和传播民俗文化意识的精神活动。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来看,中国民间玩具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,至清代发展到高峰阶段,其生产格局,风格样式和技术品类已基本完备。其材质之丰富、行工之熟巧、形制之精美、题材之广泛,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。
民间玩具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,多数同民间的节日和神话有关,而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它既有独特的艺术夸张,又富有浓厚的民俗趣味和生活气息,还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观,启发他们的想象力,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。
牛、羊、鸡、狗、虎等动物,是各地民间玩具普遍采用的题材。虽然题材相同,但艺术形象却是千变万化,各有其巧妙之处。民间艺人在制作玩具时,注意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之间的不同,抓住动物的突出特点,加以合理的夸张,使其形神兼备。在色彩的运用上则常用红、绿、黄、黑等强烈的色彩,给人以热情、豪放、健康、乐观的感觉。
1963年12月10日,为了反映中国悠久的民间艺术风貌,邮电部发行了《民间玩具》特种邮票,全套9枚。
邮票图稿

发行设计
| 
| 
| 志 编 号 | 特58 | 版 别 | 胶版(无背胶) |  
| 名 称 | 民间玩具 |  
| 全套枚数 | 9 | 发行日期 | 1963-12-10 |  
| 全套面值 | 0.66元 | 全套售价 | 0.66元 |  
| 发行机构 | 邮电部 | 印制机构 | 北京邮票厂 |  
| 收 藏 者 | 李寸松、张仃 | 设 计 者 | 卢天骄 |  
| 整版枚数 | 50(5×10) | 参考价格 | 70.00-200.00(元/套) |  
| 参考价格(盖) | 25.00-30.00(元/套) | 参考价格(旧) | 20.00-25.00(元/套) |  
| 参考价格(铭) | 250.00-350.00(元/套) | 筋票及价格 |  |  
| 备 注 | 本套票全品票极难得,新票中上品票与全品票价格相差极大。 |  
| 图序 | 票图名称 | 面值(元) | 票规格(mm) | 齿孔度数 | 发行量(万) |  
| 9-1 | 鸡(泥·无锡)/羊(泥·北京) | 0.04 | 33×27.5 | P11.5 | 250 |  
| 9-2 | 春牛(泥·上海) | 0.08 | 33×27.5 | P11.5 | 350 |  
| 9-3 | 布驴(蚌埠)/泥鸟(青岛) | 0.10 | 33×27.5 | P11.5 | 150 |  
| 9-4 | 骆驼(泥·北京) | 0.04 | 33×27.5 | P11.5 | 250 |  
| 9-5 | 白兔(布·北京)/棒棒人(木·邯郸)/公鸡(泥·北京) | 0.08 | 33×27.5 | P11.5 | 350 |  
| 9-6 | 狮子(泥·天津) | 0.10 | 33×27.5 | P11.5 | 150 |  
| 9-7 | 小布虎(青岛)/大布虎(北京) | 0.04 | 33×27.5 | P11.5 | 250 |  
| 9-8 | 花公鸡(麦秸·上海) | 0.08 | 33×27.5 | P11.5 | 350 |  
| 9-9 | 不倒娃(泥、纸·石家庄)/布虎(北京) | 0.10 | 33×27.5 | P11.5 | 150 |  |  |